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有哪些?常見的四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上)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有哪些?常見的四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上)
發布時間:2021-07-13 480

食品安全問題不但影響了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而且還制約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三聚氰胺、致癌毒米、阜陽大頭娃娃奶粉、以及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被查出來曝光后,引起了人民的重要關注。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也在不斷革新,那么下面中科檢測帶您介紹一下常見的四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有哪些吧。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之一:色譜技術
色譜技術實質上是一種物理化學分離方法,即當兩相作相對運動時,由于不同的物質在兩相(固定相和流動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或吸附系數),通過不斷分配( 即組分在兩相之間進行反復多次的溶解、揮發或吸附、脫附過程) 從而達到各物質被分離的目的。色譜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具有檢測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檢出限低、樣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中。色譜中常用的方法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薄層色譜法和免疫親和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能夠準確、靈敏地進行快速定性與定量分析,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廣泛的應用于天然毒素、農藥、食品添加劑、獸藥等的檢測。薄層色譜法是20 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分離和分析方法。儀器操作簡單、方便、應用廣泛,但靈敏度不高。薄層色譜廣泛的應用于農藥、毒素、食品添加劑等方面,在定性、半定量以及定量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質譜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荷質比的分析法,質譜作為理想的色譜檢測器,不僅特異,而且具有極高的檢測靈敏度。色譜與質譜聯用技術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成為分析化學的研究熱點。其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與液相色譜-質譜技術(LC-MS)應用廣泛,前者用于有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后者通常用于極性較大,熱穩定性強、難揮發的樣品分析。
 

食品安全檢測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之二:光譜分析法
光譜分析法是利用物質發射、吸收電磁輻射以及物質與電磁輻射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方法,通過輻射能與物質組成和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及表現形式,以光譜測量為基礎形成的方法。光譜分析是一種無損的快速檢測技術,分析成本低。其中,拉曼光譜、紅外光譜、近紅外光譜以及熒光光譜等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應用較為廣泛。
近紅外光是指波長介于可見區與中紅外區之的電磁波,波數范圍為12500~4000cm。近紅外光譜(NIR)分析技術是一種間接的分析技術,通過建立校正模型對樣品進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近紅外光譜技術具有速度快、無需制備樣品以及成本低等優勢,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方面。拉曼光譜技術是一門基于鍵的延伸和彎曲的振動模式,利用散射光的強度與拉曼位移作圖獲取信息。在食品安全檢測分析中,可以定性分析待測物質,也可以定量檢測食品成分中含量的多少。高光譜圖像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技術,集圖像信息與光譜信息于一身,在農畜產品、食品的品質與安全性檢測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由于篇幅不夠,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另外兩種常見檢測技術請看下篇。如有更多食品檢測相關問題,歡迎咨詢中科檢測。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