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毒理試驗內容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26
333
中藥毒理試驗主要包括急性毒性、長期毒性、局部毒性、等等內容,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這三種毒理試驗的內容。
1. 急性毒性試驗
中藥急性毒性試驗是指在不同的給藥途徑條件下,1次或24小時內多次給予動物受試藥物(包括中藥、復方、中藥或復方的提取物、中成藥)后,短期(最長到14天)內觀察受試藥物所產生的毒性反應及動物死亡狀況。
其目的主要是初步估計受試藥物毒性大小,提供有關藥物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及可能死亡原因的信息,提示在后續試驗中需要重點觀察的指標信息,為長期毒性試驗劑量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為臨床用藥的安全及監測提供依據,減少試驗中的風險等。
中藥急性毒性試驗方法常用的主要包括LD50法、最大耐受量法和最大給藥量法。LD50法適合于毒性大的中藥,是反映有毒中藥半數動物死亡的劑量,是標志動物急性毒性反應程度的重要指標。最大耐受量法適合于無法測出LD50值的中藥的安全性評估,通常采用一次或一日內多次給予動物受試物,觀察動物是否出現中毒癥狀及其他病理變化,但應注意,應用該法若動物未出現毒性,則僅說明在該條件下未能測出LD50,不代表受試物無任何毒性。
最大給藥量法適用于因中藥藥物濃度或給藥體積限制而無法測出LD50或最大耐受量的中藥急性毒性研究方法。如鼻腔噴霧劑、陰道洗劑、膏藥、貼劑等,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該法未測出毒性僅說明在此給藥體積、給藥濃度及給藥途徑下,受試藥物對某種動物無明顯毒性,但不代表受試物無毒。
2. 長期毒性試驗
中藥長期毒性毒理試驗是指在不同的給藥途徑條件下,長期、反復給予受試中藥、復方、中藥或復方的提取物、中成藥后,長期觀察試驗動物所表現的毒性特征。
中藥長期毒性毒理試驗的主要目的包括五個方面:①預測受試物可能引起的臨床不良反應(包括不良反應的性質、程度、劑量-反應和時間-反應關系、可逆性等);②推測受試物重復給藥的臨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組織,為臨床安全用藥的劑量設置提供參考依據;③預測臨床試驗的起始劑量和重復用藥的安全劑量范圍;④提示臨床試驗中需重點監測的生理生化指標;⑤為臨床試驗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參考信息。
中藥長期毒性研究動物試驗方法主要有口服給藥長期毒性毒理試驗、注射給藥長期毒性試驗和皮膚外用藥長期毒性試驗。其中,口服給藥長期毒性毒理試驗適合于丸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酒劑、口服液等劑型;注射給藥長期毒性試驗適合于混懸注射劑和提純成分的澄明注射劑,給藥方式主要有肌肉、腹腔、靜脈、皮下注射;皮膚外用藥長期毒性試驗主要適合于針對臨床皮膚或骨科疾患的膏藥、涂膜劑,也有散劑等劑型。
中藥長期毒性試驗一般需采用兩種動物進行,即嚙齒類(常用大鼠)和非嚙齒類(常用Beagle犬或猴);皮膚外用藥的長期毒性試驗常用家兔和豚鼠,特別需要也可用猴。
受試藥物應選用制備工藝穩定、符合臨床試用質量標準規定的中試樣品。劑量設計,高劑量應使動物出現明顯毒性或嚴重的毒性反應或個別動物出現死亡,中劑量應使動物出現輕微的或中等程度的毒性反應且其劑量在高、低劑量之間并與二者成倍數關系,低劑量應高于藥效學試驗的最佳有效劑量且動物不出現毒性反應;一般情況下至少應設3個劑量組和溶媒或賦形劑對照組,必要時還需設立空白對照組和/或陽性對照組。
受試物的給藥途徑一般要求與臨床擬用途徑一致,當臨床給藥途徑在動物身上難以達到或根本無法達到時可允許用別的給藥途徑,但應與臨床的給藥途徑盡量接近并充分保證受試物給藥劑量的準確性和藥物的穩定性。
給藥周期應是臨床療程的3倍,恢復期觀察時間的長短應視試驗的具體情況而定,若試驗中某些檢查指標出現異常,可將恢復期相應延長。恢復期觀察的目的是了解被試藥物致動物毒性反應的可逆程度,發現可能出現的遲發性反應。
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毒性動物試驗指標若沒有統計學意義,不等于沒有生理學意義,有統計學意義不等于有生物學意義;還應注意長期毒性毒理試驗結果的判定與藥效學試驗結果的統一性問題和兩種動物長期毒性毒理試驗結果的不一致性分析。
3. 局部毒性試驗
中藥局部毒性試驗是指觀察受試藥物(包括中藥、復方、中藥或復方的提取物、中成藥)是否對機體局部產生刺激性、溶血性、過敏性、光敏性等毒性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所觀察到的藥物不良反應和病理生理毒性作用機制,確定受試藥物可能關系到人的安全性的非期望出現的毒性反應,為臨床研究和安全用藥提供參考信息。

中藥局部毒性試驗主要包括刺激性試驗、溶血性試驗、過敏性試驗、光敏性試驗等方面。
(1)刺激性試驗
是考察動物的血管、肌肉、皮膚、黏膜及眼等部位接觸受試物后是否引起紅腫、充血、滲出、變性、壞死或結膜充血、水腫及分泌物增多等局部反應,包括血管刺激性、肌肉刺激性、皮膚刺激性、眼刺激性、腸黏膜刺激性和子宮黏膜刺激性等試驗。
血管刺激性試驗是評價中藥靜脈注射劑對血管刺激作用的常用方法,試驗動物常用家兔;肌肉刺激性試驗是評價中藥肌內注射劑對肌肉刺激作用的常用方法,試驗動物常用家兔、大鼠和豚鼠;皮膚刺激性試驗包括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的刺激性試驗,試驗動物常用家兔和豚鼠;眼刺激性試驗主要用于評價滴眼劑、頭面部皮膚外用藥、頭部殺蟲或清潔消毒的洗劑等對眼刺激的影響,試驗動物常用家兔;黏膜刺激性試驗是評價腸道、婦科外用方藥對腸黏膜或陰道黏膜刺激的常用方法,但應注意,人類和哺乳類動物腸道、陰道的生理結構差異對藥物的反應有很大不同,故結論應慎重。
(2)溶血性試驗
是指觀察受試物是否引起溶血和紅細胞凝集的反應。體外溶血性試驗是評價中藥有無溶血作用的常用方法,但體外試驗結果易致假陽性,故試驗結果僅供參考。
(3)皮膚過敏性試驗
是觀察外用中藥較長時間接觸皮膚后,對機體是否產生如紅斑、丘疹、瘙癢等過敏性反應的試驗方法。試驗動物常用豚鼠,因其皮膚對藥物敏感性強,能較好地預測藥物對人類的致敏性,但應注意試驗結果易出現假陰性。
全身過敏性試驗是評價注射劑有無過敏性的常用方法,豚鼠是目前公認的進行過敏性試驗的最適動物,但應注意沒有一種動物的反應機制與人類完全一樣這個事實,結論宜審慎。
(4)皮膚光敏性試驗
主要用于預測皮膚外用中藥對人類的光敏性危險發生率,分為皮膚光敏試驗和光毒性試驗兩種。其中,皮膚光敏試驗需要藥物、免疫系統和光三種條件具備才會發生,目前較成熟的、應用較多的試驗方法有弗氏完全佐劑法。光毒性較光敏性發生率高,常在第一次接觸受試藥后數小時內發生,其嚴重程度與劑量相關。
常用試驗動物有小鼠、豚鼠和大鼠;小鼠實用、價格低廉易得、操作簡便、指標客觀,但因其皮膚較薄,易致假陽性結果;豚鼠較小鼠評價紅斑指標更容易和客觀;大鼠的光毒性表現可致尾腫脹。鑒于動物種屬差異,光毒性試驗應采用不同動物進行。
以上就是關于中藥毒理試驗急性毒性、長期毒性、局部毒性的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中科檢測可開展食品毒理檢測、固廢急性毒性鑒別、消毒產品毒理學評價等檢測服務,同時還提供光伏檢測、病毒檢測等服務,為全球各產業提供一站式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GB/T 16886.20-2015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20部分:醫療器械免疫毒理學試驗原則和方法
>
GB/T 27406-2008 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 食品毒理學檢測
>
?GB/T 38496-2020 消毒劑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
>
GB/T 38496-2020 消毒劑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
>
GB/T 15670.1-2017 農藥登記毒理學試驗方法 第1部分:總則
>
GB/T 23179-2008 飼料毒理學評價 亞急性毒性試驗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