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試驗的種類
發布時間:2021-09-09
277
微核試驗的種類可以分為五大類,下面會對這五個微核試驗的種類逐個介紹。


常規微核試驗
利用細胞生物學方法經顯微制片后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待測材料微核率的方法。這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兩類:
1)將微核試驗材料,在加人待測物質的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染色制片,顯微觀察計算微核率。
2)直接將受遺傳毒理損害生物的相應材料制片,顯微觀察計算微核率。
細胞分裂阻滯微核分析法
1985年fenech等人建立的方法,用胞質分裂阻滯劑阻斷胞質分裂,但是不影響細胞核分裂,有絲分裂細胞呈特殊形態的雙核細胞,未發生核分裂的細胞則維持單核細胞形態.檢測致突變因素作用后的雙核細胞率與雙核細胞微核率,可同時獲得致突變因素對細胞的遺傳毒性損害與對細胞周期影響的信息。
熒光原位雜交試驗與DNA探針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術是近年來開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新技術。它是使用生物熒光素標記的各類DNA和RNA探針與細胞或組織在玻片上進行原位雜交,被觀察的特定DNA片段(或序列)在熒光顯微鏡下固定在細胞核或染色體的原有部位顯示熒光。
利用熒光原位雜交試驗可以檢測是染色體斷裂還是染色體丟失,以及可以判斷是哪一條染色體,那一段所產生的微核。目前已成功用于MN實驗的DNA探針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含DNA重復序列的探針,主要用于檢測染色體著絲粒的DNA。
第二類:是含染色體端粒DNA序列的探針,它主要顯示染色體臂的存在。
若兩種探針結合使用。則可以較為準確地判MN的組成情況,即是染色體段片還是整條染色體,以及各自的數目。
目前,在原位雜交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多彩色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它使用幾種不同的熒光素單獨或混合標記的探針進行原位雜交,在熒光顯微鏡下顯現不同的顏色,因而可以同時檢測間期或中期細胞中的幾個特異核酸序列。它能夠普遍應用在物理圖譜繪制、致突變研究,腫瘤病理和產前診斷等方面。
抗著絲粒抗體染色(CREST染色)
抗著絲粒抗體(Anti一kinetochoreantibodies)是美國學者Moroi及其同事于1980年在硬皮病病人血清中發現的一種自動抗體,這些自動抗體可以通過免疫熒光技術檢測到。他們與染色體著絲粒蛋白(抗原)成分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特異性。
但是并不全部硬皮病病人的血清中都含有該自動抗體,含該抗體的病人皮膚損害往往并不嚴重和廣泛。但卻有顯著的CREST征。所以將用該種病人的血清對染色體著絲粒的染色直接稱為CREST染色(CRESTstaining)。CREST染色用來區分MN來源(染色體段片還是整條染色體),了解誘導MN的化合物性質(斷裂劑還是整倍體劑)。
自動化檢測法
一、流式細胞儀檢測方法
流式細胞儀(Flowcytometry)檢測方法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定量測定細胞和亞細胞成分的方法。流式細胞儀是利用激光束為光源,將待測樣品進行熒光染色,然后在液體載體里以單個細胞通過激光束,產生熒光信號并轉變為電信號通過儀表顯示來達到定量測定的目的。流式細胞儀檢測MN有很多優點:
1)檢測速度至少比人工讀片快40~100倍。
2)減少了人為的主觀因素。
3)新型流式細胞儀具有分選功能,對判定為含MN的細胞,可以分類檢出并收集在玻片上或試管里,在顯微鏡下檢查驗證,以證實其真實性并計算其可置信度。
二、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檢測
把高分辨力攝像機與計算機結合起來將圖像分解為若干點,這就是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再將每個點的圖像色差轉換為數字信號,儲存在計算機里進行各定量參數的計算。從80年代中期開始利用計算機圖像分析技術,其檢測速度也至少比人工計算快10倍以上,但容易受條件因素影響,還需進一步完善。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微核試驗的種類,一共分為五大類。還想要了解更多毒理檢測的項目請前往中科檢測官網。作為擁有嚴格質量管控體系,確保檢測報告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中科檢測,為全國范圍內的用戶便捷的服務,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檢測需求。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QB/T 2623.10-2021 肥皂試驗方法 肥皂中甘油含量的測定
>
GB/T 28191-2011 表面活性劑 洗滌劑 對酸解穩定的陰離子活性物 痕量的測定?
>
GB/T 28201-2011 合成洗衣粉生產能耗評定規范?
>
GB/T 9103-2013 工業硬脂酸?
>
GB/T 15045-2013 脂肪烷基二甲基叔胺?
>
GB 2554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L-丙氨酸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