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測方法是什么?
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測方法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01-06 111

  消毒劑是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藥物,其將病原微生物消滅于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人們也常稱消毒劑為“化學消毒劑”。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測報告。


  消毒劑殺菌效果檢測要求


  1.實驗室試驗以懸液定量試驗為主,試驗應重復3次。


  2.消毒劑試驗濃度應用產品說明書規定的該消毒劑對某一有代表性消毒對象的最低使用濃度。試驗設3個不同作用時間,原則上第一時間為說明書規定的最短作用時間的0.5倍,第二時間為最短作用時間,第三時間為最短作用時間的1.5倍。


  3.關于重復性的要求:不是只在同次試驗中增加菌片數,或多作幾份樣本,而是應分期分批進行。必要的器材和試劑應重新制備或滅菌,以防產生系統性誤差。


  消毒劑殺菌效果檢測合格標準


  a)去除殘留消毒劑效果的鑒定試驗合格。


  b)消毒產品的實驗室試驗結果符合下列指標要求:


  1)懸液定量殺菌試驗時,每次試驗對細菌繁殖體和細菌芽胞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的殺滅對數值大于或等于5.00,對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殺滅對數值大于或等于4.00。對照組微生物數在規定的范圍內。


  2)載體浸泡定量殺菌試驗時,每次試驗對各類微生物的殺滅對數值或滅活對數值大于或等于3.00,對照組微生物數在規定的范圍內。載體浸泡定性滅菌試驗時,各次試驗所有載體。均無試驗菌生長,對照組微生物數在規定的范圍內。


  中和劑鑒定試驗


  1.同一消毒劑對多種微生物進行殺滅試驗時,所用中和劑應按微生物種類分別進行鑒定試驗:


  2.對細菌繁殖體,一般在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中任選其一進行試驗,特殊情況按試驗結果再行選擇;


  3.對細菌芽胞、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分枝桿菌應分別進行鑒定試驗;


  4.當用其他特定微生物進行殺滅試驗時,均應以該特定微生物進行中和劑鑒定試驗。


  5.中和劑鑒定試驗的分組應為:


  a)第1組:中和劑+菌懸液;


  b) 第2組:(消毒劑+中和劑)+菌懸液;


  c) 第3組:稀釋液+菌懸液;


  d) 第4組:稀釋液+中和劑+培養基。


  6.實驗室要求:應在生物安全II級以上的實驗室內進行,并符合GB19489中的相關要求。


  7.每吸取一次不同樣液應更換無菌吸管,接種環(針)應在火焰上燒灼滅菌后,才可再次使用,也可用一次性使用的無菌吸管和接種環(針)。


  8.液、培養基、標準硬水、中和劑等,均應滅菌。


  噴霧消毒效果評價方法


  1.規定了噴霧消毒效果的評價方法。


  2.試驗分組:噴霧消毒效果評價分實驗室試驗、模擬現場試驗和現場試驗。實驗室試驗為必做項, 模擬現場試驗和現場試驗可選做其一。


  3.殺滅微生物指標如下:


  實驗室試驗殺滅微生物指標:對于表面消毒,指示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白色念珠菌,要求殺滅對數字為≥3log,對于空氣消毒,指示菌為白色念珠菌,殺滅對數值為≥3log。


  4.模擬現場試驗殺滅微生物指標:對于物體表面消毒,指示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殺滅對數值為≥3log,應選擇實驗室試驗中抵抗力最強的菌作為模擬現場的指示菌。


  5.現場試驗殺滅微生物指標:物體表面消毒:對物體表面自然菌的殺滅對數值大于或等于 1.00。空氣消毒:對空氣中自然菌的消亡對數值大于或等于1.00。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