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殘留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的危害,如導致慢性中毒或致癌。通過農藥殘留檢測,可以確保消費者購買到安全的食品,減少食品中毒和健康問題的發生?。檢測農藥殘留的機構有哪些?農殘檢測方法包括哪些?
農藥殘留檢測方法
一、化學檢測方法包括如下:
(1)液相色譜法(HPLC)
采用液體作流動相的一種色譜法,它可以分離檢測極性強、分子量大及離子型農藥,可用于不易氣化或受熱易分解的農藥的檢測。
近年來,采用新型高效固定相、高壓泵和高靈敏度的檢測器,柱前和柱后衍生技術、以及計算機聯用等,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靈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動化程度。目前用于農藥殘留檢測最多是紫外吸收檢測器(UV)、兩極管陣列檢測器(DAD)和熒光檢測器(FLD)。
(2)氣相色譜法(GC)
采用氣體作流動相的色譜法,用于揮發性農藥的檢測,具有高選擇性、高分離效能、高靈敏度、快速和特點,是農藥殘留量檢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農藥殘留檢測的檢測器主要有電子捕獲檢測器(ECD)、微池電子捕獲檢測器(u-ECD)、火焰光度檢測器(FPD)、脈沖火焰光度檢測器(P-FPD)、氮磷檢測器(NPD)等。
(3)色質聯用法(GC-MS,HPLC-MS)
氣相或液相與質譜聯用,它既具備了色譜的高分離效能優點,而且具備了質譜準確鑒定化合物結構的特點,可同時達到定性、定量的檢測目的,特別適合于農藥代謝物、降解物的檢測和多殘留檢測等。
不過此法需要貴重儀器且操作繁雜困難,不適合于經常性的檢測。一般可用來做最后的確認工作。
(4)毛細管電泳法(CE)
該方法是利用毛細管及高電壓(15-30KW)分離各種農藥殘留物,非常適合于一些難于用傳統色譜法分離的離子化樣品的分離和分析,比HPLC有高10-1000倍的分析能力,而且所需之緩沖液具有不危害環境之特點,在短時間(3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
(5)超臨界流體色譜(SFC)
是以超臨界流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體系,超臨界流體是指物質處于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時的狀態,介于氣、液態之間,兼有氣體和液體的某些物理特性.
因此,超臨界流體色譜既有氣譜的快速、高效、靈敏的特點,又有能檢測對熱不穩定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液譜的特點。
二、快速檢測方法如下:
(1)免疫分析法
有放射性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多組份分析物免疫分析、免疫傳感器分析等。最為常用的是酶聯免疫法(ELISA法),它主要是以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可逆性結合反應為基礎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
(2)酶抑制法
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農藥共為神經系統乙酰膽堿脂酶抑制物,因此可以利用農藥靶標酶-乙酰膽用堿酯酶(AChE)受抑制的程度來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該方法目前已開發出了相應的各種速測卡和速測儀。
但該方法只能用于測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其靈敏度和所使用的酶、顯色反應時間和溫度密切相關,經酶法檢測出陽性后,需用標準儀器檢驗方法進一步檢測,以鑒定殘留農藥品種及準確殘留量。
(3)化學法—速測靈法
“速測靈”法應用的原理是具有強催化作用的金屬離子催化劑,使各類有機磷農藥(磷酸酯、二硫代酸酯、磷酸胺)在催化作用下水解為磷酸與醇,水解產物與顯色劑反應,使顯色劑的紫紅色退去變成無色。
主要針對的是有機磷農藥的殘留檢測,特別是甲胺磷、對硫磷農藥。這種方法采用化學反應原理,避免了通常所使用生化方法(酶法)的缺點(酶的制備、保存以及反應需比較嚴格的條件),靈敏度也達到一定的要求。但是此方法主要針對的是甲胺磷、對硫磷等較高毒性的有機磷農藥殘留的定性檢測。
農藥殘留檢測機構
中科檢測是專業的農藥殘留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各類型食品農產品農殘檢測服務,在檢測農藥殘留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具備CMA、CNAS資質認證,出具國家認可的檢測報告,具體測試費用及周期可以咨詢中科檢測工程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