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抗菌塑料及其制品的抗菌性標準及試驗方法介紹
抗菌塑料及其制品的抗菌性標準及試驗方法介紹
發布時間:2024-11-14 64

  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塑料性能的重要指標,因此科學的測試評價方法是客觀反映抗菌性測定結果的關鍵。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應根據抗菌材料的親(疏)水性、所用抗菌劑的溶出性、以及抗菌材料的外在形態等,研究和使用相應的測試方法。




  中科檢測橡塑材料檢測實驗室可提供各類抗菌塑料及其制品服務,檢測其抗菌性能等。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機構擁有CMA、CNAS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


  塑料抗菌性能:貼膜接觸抗菌試驗法


  抗菌塑料這一新材料的發展時間較短,在抗菌標準研究方面滯后。國際ISO無此類抗菌標準,即使在起步較早的日本,也還沒有出臺國家標準(JIS標準)


  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1995年制定了“抗菌加工產品抗菌力試驗法l:薄膜密著法”行業標準,并在1996年出補充版,1998年年又作修訂。由于近十幾年來日本在抗菌塑料和抗菌劑研究應用方面的迅速發展,1993年年日本國內成立了行業性團體‘銀等無機抗菌劑研究協議會“,1996年年改稱”抗菌制品技術協議會“Industrial—technology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上述抗菌測試標準即由SIAA提出,推薦用于表面光滑的塑料、橡膠、陶瓷等。據悉,SIAA正在申請升級為JIS標準。


  中國國家標準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的試驗方法與日本抗菌標準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具體操作細節和結果判定上有所區別。


  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據GB15979,并參考日本方法后,制定了QB/T 2591-2003《抗菌塑料》企業標準,其《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測試方法(貼膜法)》規范了具體操作和結果判定。這一方法通過布菌接觸試驗樣品一定時間后,分別對測試樣品和空白對照樣的細菌進行活菌檢測,從而獲得抗菌率。


  幾年的實踐證明,這一企業標準在控制產品質量上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幾家同行也已采用這一標準。


  塑料抗菌性能:振蕩接觸抗菌試驗法


  對于非溶出性抗菌材料,通過強烈振蕩增加抗菌測試物和試驗菌的接觸,不失為另一種適用的實驗評價手段。


  這一方法在紡織品和纖維的抗菌性測試方面是最合適不過的,因為纖維無法采用貼膜接觸法。同樣,表面粗糙的樣品也要采用這種方法。


  在震蕩接觸試驗中,塑料經破碎后進行測試。依據這一原理所制定的測試方法,不同的單位和企業有所不同,其結果可比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目前有國家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非溶出性抗菌材料抗菌性》(1999年6月頒布),上海市衛生防疫站SBZ1036一96《非溶出性抗菌衛生用品效果測定方法》,美國Dow Corning公司紡織品抗菌測試方法,和日本一家企業的抗菌塑料抗菌性測試方法。


  塑料抗菌性能:抗真菌試驗方法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建立了國家標準,用于評價塑料或其它材料的抗微生物(主要是指霉菌)性。


  根據霉菌在塑料上的生長程度,將塑料的抗霉菌性按等級進行定性劃分,如中國國家標準GB 2423.16一90《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試驗J:長霉試驗方法》,判定等級為從0級到3級,分為4級。0級防霉等級最高,在顯微鏡下放大50倍仍看不到長霉;3級防霉等級最低,肉眼可見的長霉面積有25%以上。


  與此相對應的標準有,國際標準《IS0 846 1997(E)Plastics—Evaluationof the action of microorganisms》;美國試驗和材料標準協會標準《ASTM G-21-96 Standard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日本《JIS Z2911-1992分U抵抗性試驗方法》﹔英國《BS 1982-1990 Fungal Resistance of Panel Products Madeof orContaining Materials of Organic Origin Part 3. Methodsfor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to Mould or Mildew》及德國DIN相關標準。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