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服裝等一些日常每天使用的物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服裝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眾多的細菌傳播途徑中,紡織品是主要的載體之一,服裝的特點就是疏松,容易吸附各種雜質,成為繁殖、寄生細菌的載體,從而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因而使抗菌織物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紡織品抗菌性能檢測報告。
抗菌紡織品的定義
抗菌紡織品,是指具有抑制細菌繁殖或殺滅細菌功能的紡織品。其中,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作用叫作抑菌;殺死微生物營養體和繁殖體的作用叫作殺菌。
抗菌紡織品主要從使用具備抗菌功能纖維或采用抗菌功能性整理兩種途徑獲得:
途徑一
抗菌功能性纖維一般包括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兩大類。前者指由于自身特殊的結構或者含有的物質對細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纖維,后者指殼聚糖纖維、甲殼素纖維等本質抗菌的化學纖維或者通過物理、化學改性開發的抗菌類改性化學纖維。
途徑二
抗菌功能性整理是在紡織面料的后整理過程中添加具有抗菌功能的助劑,以達到抗菌功效。
紡織品抗菌性能AAA等級測試
根據《 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振蕩法 》描述,AAA是指:水洗50次后,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70%,大腸桿菌抑菌率大于70%,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60%。
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是參照日本標準JIS L1902—2002、美國標準AATCC 100—2004、ASTM E 2149-01,在采用國外先進標準關鍵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試驗驗證,制定出的比較全面綜合的抗菌性能評價標準。該標準對抗菌織物的耐水洗次數也有明確的規定——根據3個抗菌等級A、AA、AAA 級分別要求洗滌10次、20次、50次。水洗次數直接關系到抗菌紡織品的使用壽命,有些溶出型抗菌紡織品,隨著洗滌次數的增加,抗菌效果大大降低。水洗次數越多,對抗菌紡織品所用抗菌技術的要求越高。
紡織品抗菌性能檢測標準
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紡織品的抗菌性能測定》
JIS L 1902:2008《紡織品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抗菌效果》
AATCC 147—2011《紡織品抗菌活性的評定方法:平行劃線法》
AATCC 100—2004《紡織品抗菌整理的評定》
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
GB/T 20944—2007《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
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附錄B 產品抑菌和殺菌性能與穩定性測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