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抗菌性能的應用非常廣泛,包括醫療衛生用品(如手術服、口罩、床單)、運動服裝、內衣、家紡產品(如床單、被罩)、戶外裝備等。通過抗菌處理,這些產品能夠為用戶提供額外的健康保護。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紡織品抗菌性檢測報告。
紡織品抗菌檢測標準
定性檢測方法主要有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 附錄E》、GB/T 20944.1-2007;
吸收法主要有GB/T20944.2-2007 、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附錄D7》;
振蕩法主要有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 3 部分:振蕩法》、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附錄D8》;
安全評價標準主要有:FZ/T 73023-2006中的相關規定和GB/T 31713-2015《抗菌紡織品安全性衛生要求》;
具體產品標準有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FZ/T 62044-2021 《抗菌清潔巾》
FZ/T 73023-2006是在參照日本標準JIS L1902、美國標準AATCC 100及ASTM E 2149和奎因法,在采用國外先進標準關鍵內容的基礎上,對一些關鍵的試驗操作程序和關鍵參數作出限定,并做了大量的試驗驗證,制定出的比較全面綜合的抗菌性能評價標準。該標準涉及抗菌針織品的內在質量、外觀質量、抗菌效果及安全性4個方面,對洗滌程序、對照物、檢測菌株、菌懸液制備、接種量、試樣量、培養時間及洗滌次數和判定標準作出了嚴格的限定,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其他國外標準和國際標準更強。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標準也會用作抗菌紡織品抗菌性能評價的參考,主要有GB /T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消毒技術規范》( 2002)。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評價方法》。
紡織品抗菌檢測方法
1.奎因試驗法(QUINN TEST)
該方法是QUINN創立的織物抗菌性能測試方法,發表在{14(1),1-7,1966. 14(2),183-188,1966}。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試驗菌液接種于織物上,再覆蓋以半固體瓊脂培養基,在一定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織物上的菌落數,計算出抑菌率。該方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測試織物抗菌能力的定量測試方法,簡潔方便,應用廣泛。
2.平行畫線法(條紋法):
此種測試方法為簡易、快速的定性試驗方法,適用于耐水洗和耐干洗的抗菌整理織物的抗菌特性測試,其原理為:通過劃平行線的方法將菌液接種于瓊脂培養基上,將樣品貼于瓊脂表面上,在一定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檢查瓊脂表面沿劃線部位由于細菌繁殖中斷而出現的清潔區,為抗菌活性的大小劃分等級,評價織物抗菌能力的大小。
3.改良的奎因試驗法:
著名的青島醫學院微生物學專家鄒承淑教授(筆者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八十年代初開始改進QUINN TEST,之后經過國內醫學界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國版的QUINN TEST–改良的奎因試驗法。本方法是在奎因試驗法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原理也是將試驗菌液接種于織物上,覆蓋以培養基,經一定時間培養后,觀察計數抗菌和未抗菌織物上的菌落數,計算抗菌率的大小,定量測試抗菌織物的抗菌性能。本方法是一種簡便、快速、重現性好的定量試驗方法,對于原始的奎因試驗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一次能測試幾種不同織物對同一種細菌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測試效率,節省時間。
②接種菌液濃度小(6000個/ml),營養充足,菌落變大,易用肉眼來直接觀察菌落的生長,避免用顯微鏡觀察造成污染。
③稀釋菌液用生理鹽水代替肉湯,避免稀釋過程中細菌增長,影響試驗準確性。
④省略了織物加菌液后,在一定的相對濕度下干燥的過程,簡化了實驗步驟,也避免了干燥過程中因溫度掌握不準而使細菌死亡的弊病。
但本方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④本方法在覆蓋瓊脂培養基步驟中,為避免培養基溢出樣品外,將加菌液后的制品平皿放入冰箱內15min,其中沒有規定具體的溫度,不適合的溫度會造成細菌的死亡或增長,一般在5-10℃能保證細菌不會死亡且不會增長,但本方法中沒有規定,在樣品的挪動過程中從而會影響試驗結果。
4.抑菌環試驗法(暈圈法):
將試驗菌接種于瓊脂培養基平板表面,再貼放上試驗樣品,由于抑菌劑不斷溶解以致在瓊脂中擴散形成抑菌環,通過測量抑菌環的寬度來評價抗菌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