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行業新聞 > 關于農藥殘留我們需要了解什么?
關于農藥殘留我們需要了解什么?
發布時間:2019-12-30 243
  隨著人們對農業產品和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農藥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但隨之而來的則是農藥殘留的安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處理農藥殘留?國家相關標準又是如何規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藥殘留是指在農業生產中施用農藥之后,部分農藥直接或間接殘存于谷物、蔬菜、果品或者土壤、水體中,無法自行分解的情況。
 
  導致農藥殘留的因素相對較多,主要有選用的農藥種類、單季用藥次數、單次使用劑量、農藥助劑及安全間隔期等。通常來說,比較重要的因素是農藥安全間隔期,即最后一次施用農藥的時間到農產品收獲時相隔的天數,可保證收獲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不會超過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
 
  不同農藥或同一種農藥施用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間隔期不一樣,需依照規定確保農產品在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過后才采收,不應隨意增加施藥次數和施藥量,防止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常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一般在15天左右,即在采摘前15天以內禁止用藥,以便較好的保證農產品安全。
 
  那農藥是不是非用不可呢?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有研究指出,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但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我國人口眾多而耕地緊張,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目標,而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如果不用農藥,我國肯定會出現饑荒!
 
  雖然不能不用農藥,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合理措施減少農藥殘留,一方面全面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藥使用量;一方面正確規范使用農藥,特別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的管理,減少農藥殘留量;還有就是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不斷降低農藥殘留水平。這也是我們國家的農業部門一直在努力開展的工作。
 
  農藥殘留既可能造成急性中毒,還可能導致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風險。實際上這些危害進程緩慢,往往容易被忽視,對人體的危害性更大。
 
  急性危害指農藥殘留的農產品大量攝入體內后出現的急性中毒反應,很容易造成致命的危害;慢性危害,長期食用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會使農藥在體內不斷積累,對人體造成威脅,往往這種威脅是不可預測的。
 
  農藥殘留的標準如何確定的:
 
  農藥殘留標準包括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即最大殘留限量)、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等,與消費者直接關系最大的是食品或食用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我國與國外發達國家一樣,采用國際上通用的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以考慮最大可能的風險為原則,制定農藥殘留限量國家標準。
 
  以最大可能的風險為基礎,就意味著執行最嚴格的安全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降至百分之一的風險。舉例來說,如果食品中某農藥殘留量為50mg/kg時,可能會出現安全風險,那么將標準定為0.5mg/kg。
 
  近年來我國整體農藥殘留超標率逐年持續下降,但是農藥殘留狀況尚不穩定,依然存在著風險隱患,比如南方地區或其他地區的夏季因為病蟲害發生重、農藥使用量大、易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又比如在設施反季節栽培情況下由于農藥用量大并且不易降解、也容易引起農藥殘留超標。
 
  另外隨著國內外殘留限量標準的提高或監測農藥種類的增加、原來不超標的農產品可能會變成了超標;而我國農業生產的產業規模太小,農民生產和經營分散,加上生產技術較為落后,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難以真正做到,造成監管困難。同時,我國農藥殘留的標準數量相對發達國家還比較少,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農藥殘留標準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么如何保障食品健康安全?通過權威的檢測機構,依據國家標準的規定進行合理的測試,從檢測結果確定食品中農藥殘留是否符合安全食用規范。中科檢測擁有CMA、CNAS資質,可以出具科學可靠的農殘檢測報告,如果有相關業務需求,歡迎聯系我們。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