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行業新聞 > 紡織品和服裝中有毒有害物質來源分析
紡織品和服裝中有毒有害物質來源分析
發布時間:2019-06-14 359

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


一是紡織原料在種植過程中,為控制病蟲害使用的殺蟲劑、化肥、除草劑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服裝上,會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應,甚至誘發癌癥;

二是在紡織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染料、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增白熒光劑、樹脂整理劑等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使紡織品及服裝再度蒙受污染。自1994年7月15日德國政府頒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來,到目前為止,紡織品檢測結果中不得檢出和限量的化學物質有13類約300個。

下面對這13類化學物質作一個基本介紹。

1、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個或多個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屬于該類結構的染料有幾千種。經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對人體或動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懷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國的法規僅對會分解產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進行禁止。

德國最先頒布禁止生產和使用以聯苯胺為代表的20種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規定進口商不得進口用這些染料加工的與人體接觸的紡織品。隨后,這一法令也被歐盟其它國家所使用。

按照德國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種以及1999年德國VCI(德國化學工業協會)提出的禁用染料數據統計有146個,規定在紡織品檢測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過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過150mg/kg。

禁用染料在經印染的紡織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對皮膚有過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認為易起過敏反應,如果該類染料長時間接觸皮膚后,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國家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中對這些染料進行了限制和禁用。

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種,Oeko-tex對這20種染料的使用進行了限制,這些染料均為分散染料。德國的《食品與消費品法》中對被證明有過敏反應的6種分散染料使用進行了限制。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合成纖維聚酯及其混紡產品的印染,有時也用于其他合成纖維如醋酯、聚酰胺的印染。

3、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經還原等化學變化即能誘發人體癌變的染料,是紡織品有毒有害物質中危險系數最高的成分之一。目前已認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種,Oeko-tex對這9種染料的使用進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種,分散染料3種,堿性染料2種,酸性染料1種。

4、游離甲醛

甲醛是一種易揮發性化合物,通常用于紡織品防皺和防縮整理劑的合成試劑,生產上還用于固色劑、防水劑、柔軟劑、粘合劑等中,涉及面非常廣。甲醛還是一種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和人體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會對人的眼晴、皮膚和粘膜產生刺激作用,過量的甲醛會使粘膜和呼吸道嚴重發炎,也可導致皮炎。我國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18401-2003)中也規定:嬰幼兒用品(A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20mg/kg,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B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75mg/kg,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300mg/kg。

在紡織品加工過程中,甲醛主要來源于以下三方面:

(1)抗皺整理:含甲醛的交聯劑仍廣泛用于防皺、抗皺和免燙整理中,如使用不當會導致其濃度超過允許范圍。

(2)提高色牢度:廉價的含甲醛助劑常被用于直接染料,偶爾也被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的后處理。根據所用的配方,在A類產品中其含量很容易超過20mg/kg的限量,甚至超過對B類產品的75mg/kg限量。現在已有含少量或不含甲醛的陽離子助劑面市,如錫利A、B類。

(3)涂料印花:高品質的含甲醛交聯劑被廣泛用于涂料印花工藝,這就意味著即使很小心地使用也幾乎不可能符合75mg/kg的限量。現在已有極低甲醛含量的交聯劑供應,即在有尿素存在的試劑與甲醛一起使用就能達到無甲醛涂料印花的目的。

通常經永久防皺防縮整理劑硬挺整理的紡織品中容易有超標的甲醛存在。

5、可萃取重金屬

紡織品及服裝上可殘留的重金屬有鎳、鉻、六價鉻、鈷、汞、砷、鎘、銻、鉛、銅等10種。過量的重金屬被人體吸收會累積于人體的肝、骨骼、腎及腦中,不僅會減弱人體免疫功能、誘發癌癥,還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傷害人的中樞神經。

紡織品上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印染工藝中使用的部分染料、氧化劑和催化劑,其中大部分并不對人體造成危害,法規和標準所規定的是可萃取重金屬的限量,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可從紡織品中萃取出的量。Oeko-tex100明確對9種金屬進行了限量規定,德國日用危險品法還首次將銻(Sb)列入受限制的重金屬之列。

(1)鎳(nickle)

鎳是合金材料中常使用的一種金屬,通常起著增強硬度和防止腐蝕的作用。鎳及鎳化合物被懷疑有致癌的作用,鎳對部分人會引起過敏反應。

1999年,歐盟對進口紡織品進行規定:禁止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使用含鎳在0.5mg/cm2以上與人體接觸的附件,如扣子、拉鏈、裝飾品等金屬物。

鎳主要存在于紡織品及服裝的附件,如:油漆涂料、墨水、拉鏈、塑料件和金屬化合物中。

(2)汞(mercury)

汞是一種以金屬汞(液態)、氣態(加熱時)和固態(無機汞和有機汞)多種形態存在的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會造成中樞神經的損壞,有些汞化合物極可能有致癌的作用。

紡織品檢測中極少有超量汞的存在。

(3)鎘(cadmium)

鎘是一種常用金屬,具有不易腐蝕的特點。常用于涂料、金屬涂層、塑料件(用作熱穩定劑)、電池等。鎘及其化合物常有致癌的作用。

在紡織品和服裝中,鎘常會存在于塑料件、涂料(特別是紅色、橙色、黃色和綠色)以及金屬涂層中。

(4)鉛(lead)

鉛常用于電池、油漆、塑料(用作熱穩定劑)、陶瓷等的生產加工中。鉛及其化合物是極可能致癌的物質,并且會損壞人的中樞神經(特別是兒童)、腎及免疫系統。

鉛常會存在于紡織品和服裝的塑料件、油漆、涂料以及金屬涂層中。

(5)鉻(VI)(chromiumVI)

鉻通常以3種主要形態存在:鉻(O)、鉻(III)和鉻(VI),鉻(III)是其存在的主要形態。鉻(VI)和某些化合物是已知的致癌物質,鉻(VI)還會腐蝕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鉻(VI)常會存在于紡織品和服裝的塑料件、涂料以及經鞣制的皮革中。



6、阻燃整理劑

阻燃整理劑是一種用作紡織品整理中起阻燃功能的化學整理劑。阻燃劑種類繁多,按化學結構分為有機類和無機類。有機類阻燃劑主要是以磷和溴為中心阻燃元素而構成的化合物;無機類阻燃劑主要是鈦、銻等金屬化合物或鹵化物。

經研究表明,某些類別的阻燃整理劑對環境及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造成影響,均為有機類阻燃劑,如多氯聯苯(PCBs)。多溴聯苯(PBBs)由于與多氯聯苯(PCBs)具有極為類似的結構,因此也被禁用。

歐盟、日本對包括多氯聯苯(PCBs)和多溴聯苯(PBBs)的部分有害阻燃劑進行了限制。

7、含氯酚及鄰苯基苯酚

紡織品毒害物質中還包括含氯酚類化合物主要有無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eCP)和鄰苯基苯酚(OPP)等。PCP是一種防腐劑,常用于木材、皮革和紡織品的加工中。為便于紡織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貯存,生產過程中(主要上漿過程)一般要加入少量防腐劑,在棉纖維和羊毛的儲存、運輸時常用,它還用在印花漿中作增稠劑。

PCP具有相當的生物毒性,殘留在紡織品上,在人體內產生生物織累,危害人體健康,其毒性可致癌。紡織品漂洗時使用五氯苯酚排出的廢水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含PCP的物質燃燒時會產生高度毒性的物質。TeCP和OPP在紡織品皮革中的用途與PCP類似。

德國法律規定禁止生產和使用PCP,服裝和皮革制品中該物質的限量為5mg/kg;有的國家要求該物質的檢出率為0。經過抗菌整理的紡織品、皮革中易含超量的PCP。

8、有機氯載體

滌綸纖維在常溫常壓下,采用的是載體法染色,這種方法所使用的有機氯載體均為有毒物質,所以各國都已禁止使用。在現有法規和相關標準中限制使用的有機氯載體有10種。

9、環境激素

環境激素又稱為內分泌擾亂物質,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等。

棉麻纖維的生長過程中常使用某些殺蟲劑,以抵抗害蟲侵害。某些動植物纖維往往會存有殘留的農畜藥,雖毒性強弱不一,但都易被皮膚接觸吸收,如Dieldrin易被皮膚吸收并懷疑是一種會誘發癌癥的殺蟲劑。

Oeko-tex100(2004版)對54種殺蟲劑和6種增塑劑的使用進行了限制,并對其總殘留量進行了規定。日本法規中對DTTB(Timiperone)和狄氏劑的使用進行了限定。

在天然纖維制的紡織品尤其是棉紡織品中容易有殺蟲劑的存在。

10、可揮發性化學物質

目前相關法規中控制使用的可揮發性化學物質主要包括甲醛、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環已烯等9種。

11、織物酸堿度(pH值)

PH值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算紡織品毒害物質,但對身體健康卻很重要。人體的皮膚表層一般呈弱酸性,以防止疾病的入侵。因此紡織品上pH值控制在中性及弱酸性時對皮膚最為有益。

Oeko-Tex100對不同類別的紡織品及服裝的pH值進行了規定,我國的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對各類紡織品及服裝的pH值進行了規定。

12、染色牢度

表面看來,似乎織物的染色牢度不涉及到紡織品的生態問題,但是在人類的汗液、唾液中生物酶的作用下,能夠促進染料分解而導致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Oeko-Tex100對染色牢度也都規定了限量指標。我國的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對各類紡織品及服裝的染色牢度值進行了規定。

13、特殊氣味(如霉味、惡臭味、魚腥味或其他異味)

氣味濃烈則表明過量的化學藥劑或有害成分殘留在紡織品中,因而有危害健康的可能。因此,各種服裝上特殊的氣味僅僅允許有微量存在。指標的測試在紡織行業尚屬新的項目,基本測試方法見Oeko-tex200和國家標準GB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

紡織品檢測機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皮衣、皮包、鞋子等已成為人們追求時尚、彰顯個性的工具。同時,環保、健康更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皮革制品、紡織品的質量和環保問題深受世界各國知名買家的重視。

中科檢測憑借完善的資質能力、深厚的技術能力、優質的服務保障、權威的公信力和便捷的全國化服務網絡,提供快速便捷的紡織品/皮革檢測,為全球紡織品/皮革產業提供一站式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