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行業新聞 > 建設單位自主環保驗收需要注意的10個事項
建設單位自主環保驗收需要注意的10個事項
發布時間:2019-11-18 152

  企業投產(經營)后,是否必需辦理環保竣工驗收手續?

 
  是的。根據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和標準,組織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并對驗收內容、結論和所公開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得在驗收過程中弄虛作假。
 
  環境保護設施是指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以及開展環境監測所需的裝置、設備和工程設施等。
 
  驗收報告分為驗收監測(調查)報告、驗收意見和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等三項內容。
 
  第五條規定,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如實查驗、監測、記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調試情況,編制驗收監測(調查)報告。
 
  以排放污染物為主的建設項目,參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編制驗收監測報告;主要對生態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編制驗收調查報告;火力發電、石油煉制、水利水電、核與輻射等已發布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的建設項目,按照該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編制驗收監測報告或者驗收調查報告。
 
  建設單位不具備編制驗收監測(調查)報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術機構編制。建設單位對受委托的技術機構編制的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結論負責。建設單位與受委托的技術機構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受委托的技術機構應當承擔的責任,可以通過合同形式約定。
 

  建設單位是否可以自行監測?

 
  依據暫行辦法,有條件的可自行監測。
 
  《辦法》第六條規定需要對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的,建設單位應當確保調試期間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排污許可等相關管理規定。
 
  環境保護設施未與主體工程同時建成的,或者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但未取得的,建設單位不得對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
 
  調試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驗收監測應當在確保主體工程調試工況穩定、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的情況下進行,并如實記錄監測時的實際工況。國家和地方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行業驗收技術規范對工況和生產負荷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建設單位開展驗收監測活動,可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員、場所和設備自行監測;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能力的監測機構開展監測。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能否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依據《辦法》規定,不能。
 
  第七條  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編制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當根據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結論,逐一檢查是否存在本辦法第八條所列驗收不合格的情形,提出驗收意見。存在問題的,建設單位應當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提出驗收意見。
 
  驗收意見包括工程建設基本情況、工程變動情況、環境保護設施落實情況、環境保護設施調試效果、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驗收結論和后續要求等內容,驗收結論應當明確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是否驗收合格。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后,其主體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哪些情況下驗收不合格?

 
  依據《辦法》,主要有這九大類。
 
  第八條規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不得提出驗收合格的意見:
 
  (一)未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要求建成環境保護設施,或者環境保護設施不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的;
 
  (二)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或者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要求的;
 
  (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批準后,該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建設單位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未經批準的;
 
  (四)建設過程中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態破壞未恢復的;
 
  (五)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建設項目,無證排污或者不按證排污的;
 
  (六)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依法應當分期驗收的建設項目,其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環境保護設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能力不能滿足其相應主體工程需要的;
 
  (七)建設單位因該建設項目違反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被責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的;
 
  (八)驗收報告的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項、遺漏,或者驗收結論不明確、不合理的;
 
  (九)其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不得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的。
 

  驗收公示需要在指定的網站嗎?時間有無要求?

 
  依據《辦法》規定,有要求。
 
  第十一條規定除按照國家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設單位應當通過其網站或其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下列信息:
 
  (一)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后,公開竣工日期;
 
  (二)對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前,公開調試的起止日期;
 
  (三)驗收報告編制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公開驗收報告,公示的期限不得少于20個工作日。
 
  建設單位公開上述信息的同時,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相關信息,并接受監督檢查。
 

  驗收工作組企業可以組織?工作組由哪些人組成?

 
  依據《辦法》規定,可以。
 
  第九條  為提高驗收的有效性,在提出驗收意見的過程中,建設單位可以組織成立驗收工作組,采取現場檢查、資料查閱、召開驗收會議等方式,協助開展驗收工作。驗收工作組可以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機構、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編制機構等單位代表以及專業技術專家等組成,代表范圍和人數自定。
 
  建設單位需要提交環保局的材料有哪些(噪聲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
 
  按照國環規環評〔2017) 4號文件要求,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噪聲或者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的,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修改完成前,應依法由環境保護部門對建設項目噪聲或者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進行驗收。
 
  需提交的材料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建設項目驗收申請表、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情況自查報告各2份(原件)。
 

  驗收有無期限要求?

 
  依據《辦法》規定,有的。
 
  第十二條  除需要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水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外,其他環境保護設施的驗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需要對該類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或者整改的,驗收期限可以適當延期,但最長不超過12個月。
 

  驗收報告公示完成后還需要做什么?

 
  依據暫行辦法,第十三條  驗收報告公示期滿后5個工作日內,建設單位應當登錄全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信息平臺,填報建設項目基本信息、環境保護設施驗收情況等相關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上述信息予以公開。
 
  建設單位應當將驗收報告以及其他檔案資料存檔備查。
 
  第十四條  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建設項目,排污單位應當在項目產生實際污染物排放之前,按照國家排污許可有關管理規定要求,申請排污許可證,不得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建設項目驗收報告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應當納入該項目驗收完成當年排污許可證執行年報。
 

  竣工環保驗收需要年檢嗎?

 
  根據環保相關規定,若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未發生重大變化,竣工環保驗收手續均有效,不需要年檢。需接受環保主管部門監督。
 
  中科檢測具有多次接受大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委托經驗,并依托自身強大的技術和高精儀器設備,快速、準確地協助企業完成相關工作。如果有這方面的業務需要,歡迎聯系我們。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