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查看更多 >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背景

近年來,海洋經濟迅猛發展,在自然、客觀條件符合的海域,利用人工島填海已被視為填海的首選方法。海上人工島的建設通過改變海灣內水動力環境和泥沙沖淤的特點,對海水水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影響。建設人工島、尤其是連陸人工島,會改變周邊海域的水動力環境,從而導致海洋生物、海水交換和海底地形地貌發生改變。一定海域內建設過多過密的人工島,甚至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后果。
為了對人工島工程給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做出科學預測,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和類似工程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需要進行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依據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年11月4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12月29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起實施)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規范:
《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GB/T 19485-2014)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 2.1-2016)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 169-2018)
《建設項目對海洋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技術規程》(SC/T 911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08 年 3 月)
《海洋生態損害評估技術指南(試行)》(國家海洋局,2013 年 8 月)
《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跟蹤監測技術規程》(2002 年 4 月)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內容

常規評價內容:海水水質環境、海洋沉積物環境、海洋生態和生物資源環境、海洋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海洋水文動力環境、環境風險;
其他評價內容:放射性、電磁輻射、熱污染、大氣噪聲、固廢、景觀、人文遺跡等;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等級

人工島工程規模工程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態環境類型單項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等級
水文動力環境水質環境沉積物環境生態和生物資源環境
50x10^4 以上生態環境敏感區1111
其他海域1221
50x10^4  ~ 30x10^4 生態環境敏感區1121
其他海域2222
30x10^4 及其以下生態環境敏感區1121
其他海域2332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報告編制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 總論:評價技術方法與路線、環境保護目標和環境敏感目標;
2、 工程概況;
3、 工程分析:基礎資料和一般要求、生產工藝和過程分析、污染環節與環境影響分析、非污染環節與環境影響分析、環境影響要素和評價因子的分析與識別;
4、 海域和陸域自然與社會環境現狀;
5、 環境現狀評價:一般原則、應關注的問題;
6、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數值預測、類比分析;
7、 環境風險分析與評價;
8、 清潔生產;
9、 總量控制;
10、 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11、 環境保護的技術經濟合理性分析;
12、 公眾參與
13、 海洋工程的環境可行性
14、 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
15、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6、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附件

人工島環境影響評價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