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廢處理行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建議
發布時間:2019-12-12
190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以及監管問題,是我國目前危廢處理行業需要直視的一個問題。從現狀分析,危廢行業主要存在三大難題。
一、危廢處理存在缺乏全面規劃、制度設計缺陷多、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
目前,全國范圍內,具有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而其它地區危廢排放的重點省份處理能力明顯不足,比如山東、內蒙古、河南、湖南等地。
在管理上,危廢的貯存、收集、運輸環節的“盲點”和“堵點”較多,缺少完善的制度安排,不少地方的危廢轉移聯單依然采取紙質化管理,方式落后,很容易偽造、變更,給監管帶來很大難度。同時,危廢監管力量薄弱,監管人員嚴重缺乏,尤其是區縣一級缺乏專門的危廢管理人員。
二、危廢處理行業存在產業缺口大、產能利用率不足、惡性競爭等問題。
首先,危廢實際情況沒有摸清,處理能力存在缺口。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30次會議在審議“固體廢物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時,提出我國工業危廢產生量4000萬噸,但根據實際調研,我國危廢實際年產量約在8000萬噸以上。但目前具備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的處理能力為6471萬噸,與實際排放之間存在缺口。
其次,產能利用率低。據數據顯示,危廢處理能力真正發揮作用的只有1/4左右,其它來源的數據也同樣顯示現有產能不能充分利用。此外,危廢處理行業新建項目審批復雜、落地周期長、回收成本慢、利潤低,近幾年更是由于跨界經營和資本方的爭先布局、跑馬圈地、搶奪人才,引發了無序競爭、惡性競爭,最終導致整個行業規模出現效應低、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利潤率下滑和實際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三、產生危廢的相關企業存在管理混亂、違法處置等問題。
一些企業沒有按照國家要求建立完善的危廢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落實執行不到位,甚至還長期存在“跑冒滴漏”等所謂的生產漏洞,企業的危廢處理壓力減少了,但社會的潛在環境風險增加了。故意違法處置危廢的現象也并不少見。近幾年,各種關于各類企業偷排、偷埋、混裝處理危廢的新聞屢見不鮮。還有的企業在開辦之初就采取陰陽設計圖、明暗管雙排污系統、廠區內預留地下填埋空間等方式,為偷排、偷埋作好準備。嚴重違反國家相關標準規定。
那么針對這三大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加強對危廢處理行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強政策的傾斜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入危廢處理行業。二是加強對危廢處理相關研究項目的支持,鼓勵技術創新,牽頭實現產學研結合,為新技術快速應用提供適當的創業扶持。三是對區域性危廢處理模式進行科學布局,對于產業集中區域應當強制配備危廢處理企業;對于地廣人稀、危廢來源多為醫療廢物等的地區,可以探索建立危廢的儲存、轉移、集中處理制度,盡可能提升危廢處理的效率。
二、將危廢處理行業作為重要一環納入節能環保產業及綠色發展的規劃布局。
將危廢處理作為強制項目,納入各地的工業園區規劃之中,凡是新開發的園區,必須要配套危廢處理企業;對已經建成投產的園區,如果缺乏危廢處理企業的,應盡快引進建設。同時,規劃中需要有規劃意識,給危廢處理企業預留足夠的土地等,方便其根據需要擴大產能,應對急劇增長的處理要求。另外,還要結合產業特點和行業規律,利用科技創新,努力發展循環經濟相關產業和開展園區的循環化改造,使部分危廢變廢為寶,成為其他企業的產品原料。
三、利用法律手段強制危廢信息公開,同時依托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危廢監管水平。
一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借鑒信息披露制度等的優勢,要求大量使用危險物質或排放危廢的企事業單位必須披露相關信息,利用社會公眾進行監督;同時,通過新媒體和開設專門的環保直播頻道,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相關狀況進行全天候信息公示,讓民眾通過直播對排污等情況進行實時舉報。
二是加強政府部門內部的數據開放,借助大數據手段,通過綜合分析發現企業的數據異常,開展重點監察。
三是強化技術裝備的升級,利用無人機、遠程監控等新技術手段,減輕監管人員的負擔,提升監管效率。同時提升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等的技術含量和防偽水平,使之更難偽造,更易溯源。
在進行危險廢物處理的時候,必不可少的是對其類別進行鑒定。如果企業自身不具備危險廢物鑒別能力,可以借助權威檢測機構的技術手段。中科檢測具備國家檢測資質,能協助企業鑒定危險廢物類別,完善處理危廢處理。如果有這方面的檢測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系。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HG/T 5960-2021 廢(污)水處理用復合碳源
>
GB/T 43098.1-2023 水處理劑分析方法 第1部分:磷含量的測定
>
HG/T 5959-2021 生化法處理廢(污)水用碳源乙酸鈉
>
GB/T 33086-2016 水處理劑 砷和汞含量的測定 原子熒光光譜法
>
?GB/T 22626-2008 水處理劑阻垢性能的測定 磷酸鈣沉積法
>
GB/T 29341-2022 水處理劑用鋁酸鈣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